AU8娛樂城 / 娛樂城首儲 / 戰神塞特 / 戰神賽特試玩 / 街機遊戲 / 賓果賓果

如果不是不得已,你還願意當「工具人」嗎?

AU8娛樂城, 娛樂城首儲, 戰神塞特, 戰神賽特試玩, 街機遊戲, 賓果賓果

棒球場上的斜槓仔,俗稱工具人,在英語被稱作”utility player”,也就是「實用型球員」或「功能性球員」。一開始想問大家,你對工具人的定義是什麼?如果你想要聽比較官方一點的說法,大概會是以下這個樣子:「在攻擊重於守備的近代,這類型球員光憑打擊火力能力可能較難讓他們撐起一個守備位置的先發,

戰神塞特

但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多守位」的守備能力(且都具有一定的水準)、極佳的運動能力以及解讀比賽的能力,使這些球員能夠彌補他進攻上的弱勢,帶給球隊在攻擊之外的價值,成為教練調度上的一枚活棋。不管是工具人也好、功能性球員也罷,我個人還是我偏好以下這個政治不正確但更真實的說法:「工具人通常就是打擊火力不足,但守備能力還不賴,會讓教練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一類球員」。我覺得這兩段話本質上的意思都差不多啦,就看你喜歡哪個說法囉。 工具人的過人之處在尋找相關資料的時候,我發現大部分談論工具人的文章,不論是美國或臺灣,對於這類型球員的評價都算是正面的。簡而言之,就是跑、打、守還算不賴,但同時守備有開多守位的buff。撇除打擊不說,「增加調度彈性」、「多守位」、「極佳的運動能力」、「靈活面對場上的狀況」、「解讀比賽的能力」則是大家對於工具人所下的標籤。讓我們更細部地拆解工具人的能力,有打過棒壘球的讀者就會知道,每一個守備位置所需的能力都不盡相同。舉例來說,三壘手因為必須面對最多的強襲球,其所需具備的能力包括極佳的反應力以及更強的臂力來刺殺打者;二、游擊除了反應力之外,還須具備守備範圍、腳步、靈活度、跑位、守備站位等等的能力;外野手的部分,通常只要「ㄌㄚˋ」掉球,就是兩個壘包起跳,所以對於球落點的判斷、守備範圍、跑速則有更高的要求。此外,內、外野手在面對球的來向時,一個是從地面滾過來、一個是從天空射過來,能夠在完全不同守備視野中都兼顧的球員,確實是個狠角色。 但,真的是這樣嗎? 當說到工具人,或者可以說是中職工具人的模板人物,

AU8娛樂城

大家腦中所浮現的那位球員,絕對非「余德龍」莫屬,確實,幾乎可以肯定余德龍絕對會在中職史上留下一定的歷史定位。也開始很多教練會要求球員或球員會希望自己有像余德龍這樣多守位的能力,以增加自己的上場機會。但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角色定位,始終很難達到「偉大」的地步,怎麼說呢? 我們不妨從數據的角度切入打擊余德龍生涯平均打擊率.276,雖然在近兩年打擊率超過三成來到.319與.306,OPS+則是103.6與79.7,但出賽數約莫落在50場,將出賽數拉長後,打擊數據可能還會下修,換句話說,余德龍的打擊能力約莫落在後段棒次或替補的前段班,僅能算是守備組的水準。 守備再來看看守備數據,余德龍剛進職棒幾乎就是以工具人的定位出現,讓我列舉他守備機會最多的兩年(2013、2014),以及出賽數遞減的近兩年(2019、2020)的數據(有些守備位置因樣本數過少,就不列舉了)。因為中職金手套的評斷標準除了守備數據外,還必須由體育記者票選,所以此處我很難直接下論斷余德龍的守備有多優秀,

娛樂城首儲

但從數據面來說,給大家一個標準:林哲瑄生涯守備率.990、王勝偉.961,內外野兼修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這樣的成績,余德龍的守備能力確實具備一定的能力。   出賽數 守位 失誤 守備率 2013 36 一壘 5 .984 35 三壘 6 .931 65 外野 2 .981 2014 13 一壘 0 1.0 17 游擊 3 .955 69 外野 0 1.0 2019 22 游擊 3 .950 29 外野 0 1.0 2020 25 游擊 4 .958 22 外野 0 1.0 但,大家不妨去閱讀本站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前輩最新的兩篇文章:鐵壁堅城論守備(上):數據之間的微小距離 鐵壁堅城論守備(下):球場之上的難以估計 我認為文章想表達的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守備很重要,但沒有感覺上這麼重要」。讓我引用他文中的一項數據:平均一場比賽大概會有18到19次的出局數是由守備完成的,在平均分配給所有守備員後,一個球員打滿整場約有兩次的守備機會,注意此處是指「打滿整場」。換句話說,對於上場機會相對不穩定的工具人來說,

街機遊戲

就算其守備能力是大聯盟的水準,影響力還是有限。 調度更加靈活?或許你會說,工具人最大的價值是讓教練團的調度更加靈活,是很難用數據去評估的。沒關係,讓我們試著把「調度」這件事情量化,如果把余德龍的生涯分成兩個時期,2017年是個分水嶺,在那之後余德龍出賽數立馬銳減,從連四年約100場的出賽紀錄變成每年僅有40.50場,那2017年發生了什麼事情?一、Lamigo三連霸王朝的開始:我知道你會想說,余德龍出賽數變少跟桃猿奪冠這兩件事情根本無法直接拿來做類比,但我也想反問:「在這種三連霸時期,球員的出賽數反而變得更少,你會說他是一個對球隊不可或缺的角色嗎?」二、2016年(前一年)因爆發彈力球事件,使得2017年中職把球的彈力係數下修。理論上,在彈力係數下修的情況下,守備組的需求應會相對的提升,但很明顯地,余德龍仍舊沒有得到更多的出賽場次。 綜上所述,我會更偏向把這樣的現象解讀為:「工具人的價值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 我的想法在此重申,我絕對不否認工具人的存在有其意義及目的,相反地,余德龍是一位我非常respect的球員,

戰神賽特試玩

畢竟不可能所有人在球隊都能擔任主砲或是王牌的角色,總得有人必須扛起這種負責”support”的綠葉角色。但我始終覺得,工具人就是個悲情的角色,長年在不同位置奔波,但每個人擁有的時間就那麼多,不同守備位置都得兼顧的情況下,便可能壓縮到練打的機會,

賓果賓果

此外,單一守位出賽數不足,也讓他難以角逐金手套的獎項,加上定位不明,從心理層面來說,工具人很難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我認同。我先假設每個球員進入職棒都是想朝「偉大」這個目標邁進的話,如果我問你對余德龍有什麼想法,你最直接冒出來大概就是「工具人」這個三個字,那我想問問問各位,你會把「偉大」與「工具人」這兩組名詞做聯想嗎? 回到一開始的標題,我想從工具人這件事情聊聊人生決策這件事情為什麼教練會要求球員、或是球員們為什麼會想練更多的守位?說到底,其實就是球員的人生決策,這些球員知道自己可能在打擊方面無法擁有突破性的成績,所以便想透過多練守位,來提升自己可被球隊利用的「價值」。多練一個位置確實是多一份機會,但反過來說,如果都只是半吊子的水準,也只會讓該球員的可取代性變得更高而已。而我們的職涯,也不是如此嗎?  更多棒球故事⁣⁣⁣⁣⁣⁣⁣ 記得追蹤我的Instagram,